孙杰远
广西师范大学
孙杰远,1966年7月生,甘肃民勤人;二级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部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专家;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
赵铁
广西师范大学
赵铁,1964年12月生,广西桂林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1月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问题、公共政策、文化产业等。出版专著《都市生态学术传统的传承——芝加哥社会学派与社会研究》、《中国—东盟关系与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
邱杰
桂林理工大学
邱杰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邱杰,女,汉族,山东诸城人,1974年9月出生,1997年6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桂林工学院高职学院(桂林)直属党支部书记、应用技术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现任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党
唐壮东
桂林理工大学
唐壮东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壮东,男,汉族,广西岑溪人,1977年8月出生,2001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程硕士,助理研究员。历任桂林工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副主任,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现任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组
李传起
南宁师范大学
李传起,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安徽六安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南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长期从事光学和光通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纤通信OCDMA网络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密性强、随机接入、抗衰减、抗突发等多种优势,是建设下一代全光通信网络的主流复用技术之一。在OC
刘德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刘德富 党委书记刘德富,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湖北枝江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0年6月任三峡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2001年9月任三峡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1月任三峡大学党委书记、校长;2007年6月任三峡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6月任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0年10月起任
徐华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徐华蕊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华蕊,男,1972年5月生,汉族,籍贯江西南昌,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人物履历工作经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 (2003.12~2005.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2003.3~2003.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
高校班干部协助辅导员对班级事务进行管理,其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支柱,有一个健全的、有号召力的好班干部,可以使集体有积极向上的班风、浓郁的学习氛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优秀班集体的关键。下面是班干部培训工作计划方案,欢迎大家参阅如何培养好班干部。如何培养好班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到人新学期开始,本人总是先向
走进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庙坝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庙坝一小”),犹如走进立体的“红色文化”课堂——孩子们自己当“小老师”讲述发生在城口的红色革命故事、用手工泥塑再现百年经典、积极践行红色文化攒存“红色幸福币”……“读、学、听、看、访、讲、演、写、画、塑、研、评”等党史学习“十二载体”,让该校党史学习教育更立体、更生动。“我们以‘童心向党’为主题,以‘十二载
本人荣幸地参加了内蒙古直属机关工委举办的延安党员干部培训班。下车后,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但是当我们乘坐着小汽车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时,我们就到了远离大城市喧嚣的天堂延安,下面是我在延安培训干部学院7天的培训心得体会。中国革命的起点是延安。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等人亲自在这里建立了中国革命抗战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焰,延安
为了加强职业化干部队伍建设,2021年春季,企业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到全国干部培训基地——华南理工大学进行了主题为“实践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学习培训。第二期培训班于4月18日至24日圆满结束,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现在将部分学员的学习心得汇编,供大家交流学习。作为第二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一员,走进华南理工大学这个有着